为加强学校实验室安全精细化管理,提高实验室安全风险防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 2024 年度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通知》(教科信厅函〔2024〕11 号)精神,资产与实验设备管理处将联合相关部门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气体安全、高风险设备使用安全等进行重点检查。各单位要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资产与实验设备管理处将联合相关部门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气体安全、高风险设备使用安全等进行重点检查。各单位要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安全红线意识,理顺管理体制,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原则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构建由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组成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健全全员实验室安全责任制,逐级分层落实责任制,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
(二)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和制度,主要包括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与安全应急制度、实验室安全事故上报制度等。
(三)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宣传。开展面向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展应急演练。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操作工艺、设备使用、试剂或气体管理等标准操作规程的培训和评估。
(四)严格实验室教学、科研活动安全准入制度。进入实验室学习或工作的所有人员均应遵守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接受安全培训,获得准入资格,明确双方的安全职责。开展涉及重要危险源的教学、科研活动之前,项目负责人(含教学课程任课教师)应对实验项目在实验室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制定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教育方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依法履行安全告知义务,指导有关人员做好安全防护。
(五)强化实验室安全条件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根据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配备专职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设立实验室安全督查队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并提供检查报告和整改意见。要做好实验室建筑安全保障,实验室工程项目应当依法依规进行,并通过学校实验室安全职能部门组织的审核后,方可实施。
请各单位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职责,提高学生安全操作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营造和谐稳定的实验室氛围。
资产与实验设备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