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至节气刚过,中国人又迎来了粽子飘香的时节——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首个跻身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自古以来就十分受欢迎,无数文人墨客写诗赋词争相为其“打CALL”。
端午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浣溪沙·端午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描绘端午美好的诗句,到目前为止,端午节已经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节日之一,而吃粽子、赛龙舟等大家非常熟悉的习俗已经传到海外,成为众民喜爱的美食和活动。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传说也众说纷纭、具体为以下三种:
1、纪念屈原
秦军攻破楚都,屈原投江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2、纪念伍子胥
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忠良之臣,原为楚国人,后投奔吴国,因被人陷害,被吴王赐死。临死前,伍子胥说:“我死后,将我双眼挖出挂在吴国都城上,以看越国灭吴。”吴王闻听大怒,让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马革里,投入江中。
3、纪念曹娥
东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孝女曹娥,其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昼夜沿江号哭。过了七天七夜仍不见尸体,于是她在五月初五跳江寻找父亲,后来抱出父尸。
关于纪念谁的问题值得大家争论以外,还有一个值得争论的问题:粽子“咸甜”之争。
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甜粽子居于C位。据记载,从晋代开始,粽子正式成为端午节庆食物。到了唐代,粽子已经非常普及。当时的官宴菜单中有道“赐绯含香粽”,是淋上蜂蜜来食用。
作者:杨慧 编辑:杨慧 编审: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