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铭记历史 | 铭记“一二•九”,共赴复兴途

1935年12月9日

在凛冽的寒风中

一群热血青年以青春之名

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今天 让我们再次回望“一二•九”运动

铭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致敬那永垂不朽的精神

“一二•九”运动是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运动。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企图吞并华北五省,中国人民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青年学生们发起请愿,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他们与军警发生冲突,许多学生受伤。之后,这场运动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声援,并且迅速蔓延到全国许多城市。它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1000A


12月16日凌晨,一万多名满怀热血的北平爱国学生,如同一股股涌动的浪潮踏上街头。上午 11 时,北平爱国学生、工人、农民以及市民,汇聚成一支三万余人的队伍,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只见会场之上,旗帜猎猎作响,似在诉说着人们的愤怒与决心,“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打倒汉奸卖国贼!” “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激昂的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此起彼伏。



12月18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大学的校长,联名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同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全国工人紧急呼吁援助学生救国运动,各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支持学生斗争。20日,共青团中央发表宣言,号召青年学生深入到工农群众中扩大抗日救国运动。各地社团组织、知名爱国人士纷纷发表通电和宣言,声援北平学生爱国运动。




12月26日,陕甘苏区各界民众举行集会,声援北平和各地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一时间,黄河两岸、大江南北,无处不响彻着抗日救亡的号角。

“一二•九”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让更多人认识到国家面临的严峻危机和自身肩负的责任。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人们不再沉默,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为民族的生存而抗争,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一二•九”运动彰显了青年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青年学生以爱国为己任,凭借一腔热血和无畏的勇气,冲在抗日救亡斗争的最前线,他们的爱国精神激励了无数后来人,为中国青年运动书写了壮丽的篇章。

今朝 山河已无恙

吾辈当自强

“一二•九”精神永不过时

新时代青年当承先辈遗志

怀一腔热血满腹经纶

投身民族复兴大业 

让“一二•九”精神

薪火相传 续写华章!



作者:李敏 编辑:刘因科、李敏 编审:刘杰、王燕、郭小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