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生工作

财金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财金要闻 >> 正文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发布人:数字财金学院    发布时间:2023-03-06     点击量: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甲,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至于惊蛰名称的由来,《夏小正》这样解释: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大意为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因此得名“惊蛰”。但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它们“惊而出走矣”的真正原因是气温回升,冬眠结束。

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这个节气在农忙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有农谚说:“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几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时期的花信风为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惊蛰雨后的桃花,似是没了夭夭的魅,失了灼灼的华,如同病弱的粉黛垂着惹人怜的泪,轻啜红妆泪阑干,去了铅华,只剩一往情深的一痕浅红,柔到了骨子里;亦或者是这桃花伴着雨痕,在惊蛰酿成了春天里最美的一盅,叫人醉了。

作者:万倩倩 编辑:靳柳 编审:毕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