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常识

安全常识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安全常识   >> 正文

“双十一”防骗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2日来源: 作者:security

“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即将到来,各类“剁手党”也开始蠢蠢欲动,提前将心仪的商品加入购物车,就等着当天“买买买”。但就在同学们满心期待的同时,各路骗子也开始摩拳擦掌,准备趁着这个“商机”大赚一笔。退款诈骗、到付快递陷阱、有毒红包或是二维码、假冒商家发送兑换积分的链接……结合近几年发生的多起网购诈骗案件,保卫处发布网购陷阱防骗提示。

案例1 淘宝交易卡单要退款

近日,赵某某在网购时,遇上了一件蹊跷事。她在网上一家店铺买了几件心仪的衣服,下单后就喜滋滋等待着包裹上门。第二天,她收到了一则奇怪的信息,说因为支付宝系统升级被冻结了,交易出现了卡单,没有支付成功。而赵某某所付的钱,需要通过点击短信里的一个链接完成退款。“当时我看短信里确实说的是我的淘宝ID,款式也是对的,就没太怀疑。”赵某某说,她已经点击了那个链接,网页显示让她输入银行卡号,此时,她忽然心中一动,想到最近电信诈骗比较猖獗,便立即点击了取消。随后,她便打开了淘宝,向商家询问情况是否属实。客服很快有了回应,称根本没有支付宝系统升级这一回事,衣服已经发货了,退款一说更是子虚乌有。最近他们也接到了很多类似的询问,骗子能一口报出买家的淘宝ID和所购买的商品,让他们也十分奇怪,那些所谓的链接,很有可能是钓鱼网站。

警方提醒:

从往年的双十一情况来看,“退款骗局”已经成为了投诉量最大的诈骗案例之一。一些不法分子浑水摸鱼,通过不法途径窃取买家的交易信息,并冒充卖家发送“退款”信息,诱骗消费者点击钓鱼网站,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而破解这个骗局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向卖家询问是否真的有退款的情况就可以了。

案例2收到神秘到付包裹

今年10月,大学生李某收到了一个神秘的包裹。那段时间,李某并没有在网上购物,也没有朋友曾说过要寄包裹给她,所以收到短信时,她有些疑惑。“当时我也问了很多人,都说没给我寄东西。”李某说,包裹到时,自己正在外地的家中,便委托舍友帮拿包裹。舍友去拿包裹时,对方告诉她,包裹是到付的,需要支付30元快递费。舍友拿不定主意,便给李某打电话。因为30元不算多,再加上包裹上没注明具体的寄件人,李某十分好奇包裹到底是谁寄来的,便让舍友先帮自己支付30元。不久后,李某回到学校,兴致勃勃地打开了这个“神秘包裹”,却发现包裹里除了一些废纸和塑料,其他什么都没有。此时,她才知道上当受骗了。

警方提醒:

双十一期间,“剁手党”购物量较大,节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不停收快递。此时,一些诈骗分子开始乘虚而入,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赚取“到付费”。到付的圈套其实很简单,诈骗分子收取较高的快递费用,但包裹里其实只有废纸或是一些价格十分低廉的东西。破解该骗局的方法,首先是不能贪图小便宜,如果“到付”的包裹不是自己在网上订购或是朋友寄的,就要多个心眼,尤其是遇到支付费用超过一般快递费用时,更是要特别小心,最好选择当面验货。如果对方拒绝验货,就很有可能是骗子,此时应当果断拒绝支付。

案例3好友发来微信红包

朋友群里发个红包,逢年过节以微信红包的方式代替现金红包,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到了双十一期间,各类红包更是满天飞。但也要小心,因为红包也有可能成一种诈骗手段。最常见的诈骗方法,是将“红包大盗”手机木马伪装成微信红包,窃取手机用户的银行卡号等信息。大学生小冯前段时间就收到过一个微信好友发来的“红包”,页面跟微信钱包十分相似,点击后出现了一个“恭喜你成功领取红包58元”。小冯真的以为领取到了红包,还有些沾沾自喜。谁知过了不久,他才发现手机已经被植入了木马程序,绑定的银行卡已经被诈骗分子转走了2000多元。

警方提醒:

双十一期间,要擦亮眼睛,注意甄别,千万不要相信来源不明的红包,对于好友发送来的所谓的“帮拆红包”的链接,也最好核实后再点击。如果不慎点击了木马“红包”,应第一时间关闭手机网络,立刻修改网银、支付宝等密码,去正规手机售后部门刷机或重置相关系统,以彻底删除木马病毒。

案例4商家发送兑换积分链接

在淘宝某商铺购物,达到一定积分,就可以兑换超值奖品?近日,同学小李遇上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她经常在同一家网店购买东西,所以当她接到这条自称是该店铺客服部发来的信息时,便没有多想,当即便点击进入,随后便按照相关提示,一步步填写支付宝、银行卡号及密码等。满以为填完后就能得到免费的礼品,谁知没多久,却等来了银卡的扣费信息:她卡里近千元全部被划走。随后,小李致电该店铺,才发现根本没有所谓的积分兑换,其实只是诈骗分子设下的陷阱。

警方提醒:

利用所谓的“兑换积分”诱骗消费者点击钓鱼链接,已经是一个比较老套的电信诈骗手段了。诈骗分子还会冒充10086或是银行的官方号码,给对方发送诈骗短信,诱使受害者在钓鱼网站上输入个人的敏感信息,有时还会诱使他们下载木马,劫持用户收到的银行卡验证信息,从而实施诈骗。对于此类网购骗局,一定要做到“不轻信”、“多核实”,千万不要在网站上填写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密码这些非常敏感的信息,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