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常识

安全常识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安全常识   >> 正文

冬日渐近,守护不止,请您收下这份来自网络安全的温暖!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9日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作者:孟昱锦

Li

Dong

迎寒而立,沐于暖

网络安全的守护,始终陪伴

精美之冬,万物归藏

网络安全的守护,始终温暖

44538

立冬刚过

守护不止

冬日里的网络安全小口诀

请您收下!

01

人脸识别要规范 “偷拍”“倒卖”不能办

● 案例 ●

黄某因赌钱欠下债务,他趁女友董某熟睡时,用董某指纹打开手机,并翻开女友眼皮,用“面容支付”功能,转走董某的支付宝和银行财产,并从网络贷款平台套现共计15.41万元。

79B4D

" 防范提示 "

在管理部门完善管理制度和行业加强自律的同时,公民要认识人脸数据的价值。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认真阅读涉人脸识别权限APP的相关隐私条款。对于信任度存疑的应用,应当明确拒绝其信息收集行为。

对于非必要采用人脸识别却要求强制使用的场景,应向相关部门反映,维护自身权益。

配置安全设置,启用双重认证,关闭不必要的功能和端口等。

02

网络投资要思量 “稳赚”“暴利”不正常

● 案例 ●

李先生被拉入一个投资群,有人称投资“平安金融”能返还全部投资金额并获取高额利息。李先生点击群内链接下载APP并按投资顾问要求向指定账户转账共计十余万元。当李先生想进行提现时,发现提现失败,APP客服称李先生操作失误,需要再次进行转账,李先生才意识到被骗。

A6D42

" 防范提示 "

有理财需求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投资,凡是承诺不合乎常理的高回报率的,一定是有问题的。陌生链接不要点,陌生二维码不要扫,不要相信稳赚不赔的博彩、理财宣传,远离“非法荐股”。

03

网络兼职要注意 “刷单”“抽佣”不实际

● 案例 ●

万女士被拉到一个微信群里,群里人称给商家刷单可赚取佣金。万女士按照对方要求操作赚取了佣金红包30元,诈骗后群内有人发了一个链接,让万女士下载APP获取更多任务。万女士按照要求添加了导师好友,导师称可做大额度任务,对方提供卡号让其通过转账方式进行刷单,万女士向对方指定的银行卡转账5300元后,未返还本金和佣金,发现被骗。

A7E30

" 防范提示 "

所有刷单都是诈骗,做任务赚佣金不过是刷单诈骗的诱饵,切勿相信“免费送、轻松赚”等兼职广告,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或扫描陌生二维码下载APP。

04

扫码点餐要便利 “关注”“强制”不合理

● 案例 ●

罗某到某火锅店就餐,服务员告知必须关注该店的微信公众号才能点餐,否则无法提供服务。罗某提出用纸质菜单点餐,被服务员拒绝。在进入“xx火锅”微信公众号时,页面提示“xx火锅申请获得:你的微信头像、昵称、地区和性别信息”,虽然有“拒绝”“允许”两个选项,但只能点击“允许”后才能点餐。罗某将该火锅店告上法庭,法院判决火锅店侵权。

52DCA

" 防范提示 "

一要拒绝强制扫码点餐,可以要求商家提供纸质菜单。

二要避免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可以拒绝扫码点餐小程序获取手机号、通讯录等隐私信息。

三要敢于维权,对于强制扫码点餐和获取非必要个人信息的商家,可以拒绝在该店就餐,也可向有关部门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05

网游消费要当心 “扫码”“免费”不可信

● 案例 ●

10岁的小克在刷短视频时,看到一条可以免费领取某游戏皮肤的视频,就添加了对方的QQ。对方让小克先扫描二维码,跳转到一个贷款服务平台,并下载某APP进行下一步操作。小克在对方诱导下还把母亲的银行卡号和密码都告诉了对方。很快,小克的母亲发现银行卡莫名其妙支出了10多万元,立即报警。

A0F17

" 防范提示 "

宣称“免费领皮肤、领道具”很有可能是骗局,特别是需要扫码和下载APP的,一定不要轻信。受害者多为未成年人,家长应多关心孩子使用手机情况,避免财产损失。

78429

网络安全重于山

警思量,应无恙

冬藏之日,万物安宁

愿大家

收下这份“网络安全”的温暖

静待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