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处
部门首页 > 正文

辅导员之家

畅谈 | 在辅导员培养过程中应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1-10-28 点击量:


一名学生走进大学校园,能遇到一名好的辅导员是一件受益终身的幸运事。(教育部令第43号)总则里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如何能使辅导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这一目标,这不仅仅是辅导员自身加强“内功修炼”所能及的,还需要有更多的外力促进其快速晋级。

一、要处理好的关系

教与育很多时候我们都用在了学生的培养上,教会学生生存的技能,培育学生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对于引领学生思想方向的辅导员,我们很多时候忽略了对其深入的培养,尤其是“手把手”教给辅导员解决问题“最后一公里”的方法指导与培养。

(一)对于辅导员的理解

1.培养辅导员的学习意识。新时期学生在变化,倒推着我们也要变化,我们应该更多的是给辅导员创造平行交流的机会,这样辅导员在彼此沟通、彼此触动的过程当中寻找自身的价值和定位。注重纵向的指导和培训,提升辅导员掌控工作规律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其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进而触动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的意识。这种意识的形成就会使辅导员能够主动地思考工作、统筹性地思考工作、条理性地思考工作,打破“完成作业”似的工作形式,激发出辅导员热爱岗位、热爱学生、热爱职业的内在潜能,进而增加其对岗位的执着性。

2.培养辅导员层级化工作意识。要培养辅导员在把日常工作层级化划分的工作意识,是需要自上而下的一种指导,教会辅导员如何分层、分类的开展具体工作。层级化会使辅导员知道更加明确的指导班级学生,辅导员做什么,团支部书记做什么,班长做什么,学习委员做什么,寝室长做什么,围绕这些核心学生成立的各种职能性的小组,安排好工作职能,做好工作分工,做好责任监督与检查。层级化分析的透彻与否,就决定了辅导员工作的条理性。辅导员对应班级干部,班级干部对应普通学生,实现从1200150,就会减少辅导员日常琐碎工作带来的压力,培养起学生骨干力量,进而提升其日常工作的效率。

3.培养辅导员危机预判意识。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的出现,主要的一个因素就在于对日常工作的应付上,其中主要来源于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突发事件处理的过程是容易给辅导员造成心理压力的,这种压力要大于日常工作的压力。如何减少这种压力产生的机会?经常性的指导是一个捷径,要时时告知辅导员处理一些常规突发事件的方法与策略,使辅导员思维概念当中有一个很好的心理预判,这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辅导员会很从容地去处理这样的问题,进而减少辅导员工作上的压力,在处理问题之后可以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进而提升辅导员热爱岗位,坚守岗位的决心和意志。

(二)对于辅导员的理解

1.要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不能停留在文件层面。对于辅导员的培养培育,主要的途径就是让辅导员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培训与辅导,系统理念的形成和具体工作方法的吸收。切实做好辅导员选拔、培养、晋升等机制,为其搭建成长平台,为其自身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提供学科依托,提高辅导员的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明确发展方向。让辅导员获得事业上的尊重、尊严,感受自身价值。才能使辅导员真心实意地成为学生的精神之友、信仰之师。

2.要重视理论研究学科化建设。我们应该发挥出交叉培养辅导员的思路,不单纯的只把辅导员定位为普通的“管理者”“看门人”,而要把辅导员自身的理论提升作为一种学科的存在研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课程化,让辅导员讲给学生听,把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和拓展实践渠道相结合,鼓励和推进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鼓励辅导员深造参与培训提升申报课题,使辅导员不仅能成一线管理大学生最中坚的力量,既能使其成为理论方面专家,又能成为模范贯彻执行新思想的践行者。

二、要处理好的关系

(一)对于辅导员的理解

1.要注重整体的把握和细节的控制。管理辅导员首先注重辅导员组织层面的建设。通过一个载体让辅导员聚拢在一起,给辅导员规划成长的路径,对应做出工作上的策划,并能很好地指出工作当中的要点和需要注重的各个环节。并在各个环节的实施过程当中,给出以具体的方法指导和方向指引,这样对于辅导员来说才能够起到真正的管的效应,也才能够从心里面去配合管的体系。辅导员只有按照这个体系去成长去发展,我们才能够在这个体系成长的过程当中实现管理的效果,也才能够从管的过程当中去督导去评估管的成效。

2.要注重字面意思和具体含义的结合。“管”原意为细长而中空之物,其四周被堵塞,中央可通达。使之闭塞为堵,使之通行为疏。管,就表示有堵有疏、疏堵结合。从这个理解辅导员的管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概括的说,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有堵的关键点,错误的工作方法和不良的管理理念要堵;对工作中的压力,不理解的规定要疏。始终做到能够在前进的过程当中适时的给予规范和指导,鉴于辅导员这个岗位的特殊性,就更应该注重管的效能,使其在思想上、从行为上、从心理上都能够胜任辅导员的岗位。

(二)对于辅导员的理解

1.理顺激励培养的内容。注重在辅导员工作过程当中发生的各项工作问题和思想情绪的梳理,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建立一个平台,使之达到的效果是辅导员“通情达理”。通过统筹,组织、培训、指导基层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把辅导员融合在一起,培养积淀良好的团队文化内涵,使之把个人思想融入到集体的文化当中去,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的思想理念。组织者也要通过这样的一个组织形式,适度的对辅导员进行激励,通过激励制度来提高辅导员团队的凝聚力,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自愿且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

2.理顺身心健康的指导。辅导员需要面对的学生种类较多,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压力大的事情,因此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就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学会舒缓压力,积极面对。同时,作为辅导员,我们也要加强自身锻炼,在保证身体素质的前提下,才能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学生事务工作上。

三、要处理好的关系

(一)对于辅导员的理解

1.引导提升政治素养。过硬的政治素养是成为一名当代辅导员的基本条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力戒空洞,杜绝形式主义。合格的辅导员要紧跟时代步伐,保持持续性学习,同时又需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做一个真正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不高,因此辅导员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主动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要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多读报告,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把握好意识形态。

2.引导提升研究能力。在工作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优秀的辅导员应该善于思考和总结,不能仅靠积累的经验和自身见解开展工作。我们应当始终走在学习的道路上,边研究、边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融合,实践反哺理论,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式方法,并将其整理成文进行发表和探讨。

(二)对于辅导员的理解

1.指导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会遇到管理对象的界定问题,例如:“学生从哪一时间节点起,具有在校生资格?哪一时间节点丧失在校生资格?”因此,在工作中学习运用法治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既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也是公平对待学生的一种体现。

2.指导树立责任与担当意识。作为高校辅导员要有责任与担当意识,在飞速发展的现实下,我们接受工作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但在发生事情时,我们仍要主动走近学生,去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扪心自问,如何处理学生事务才能让当事人更容易接受。凡事要多从学生角度考虑,承担起辅导员该有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3.指导做好网络育人。当前教育形势已经发生了转变,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广泛应用,网络成为了最新育人阵地,表现为辅导员网络课堂、教学慕课、教师自媒体等,通过以上方式,我们可以博得学生眼球,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让学生接受思想的引导。网络的快速发展及变迁,不得不让我们想到网络育人的“变”与“不变”,在网络上的引导思想一直以教育为主体,坚持教育的意义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同时撰写网络文章的框架也不会改变。(来源:高校辅导员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