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习

专题学习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专题学习 >> 正文

赋能专业内涵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发布日期:2023-07-21    作者:      点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作为整体进行谋划。同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对新时代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明确部署,这为强国梦提供人才支撑指明了方向。

立足中国国情,赋能专业内涵发展。高等学校学科的发展以专业为基础,专业又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单元,是新时代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支撑高质量本科教育的“四梁八柱”。因此,牢牢把握专业内涵的提质增效,是对当下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时代要求的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的要求,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等学校专业的内涵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础上,以专业定位与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为载体,主动对接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实现高等教育内外联动、协同发展、开云线上平台(中国集团)官方网站平衡的发展过程。高等教育的专业内涵发展其核心要义是高质量发展,基本要求是聚焦一流本科教育,通过政府的规范引导,协同高校的创新驱动,使不同类型的学校从专业出发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创新转化能力,从而实现内涵式发展。

提升专业质量,彰显立德树人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要顺应时代,回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为人才支撑最有力的培养单元即高等教育中的专业设置,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必须构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质量上乘的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要求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的学科专业布点,增设一批包括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强调提高基础学科占比。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应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高度,从专业建设主要内涵要素着手,健全专业提质增效的体制机制,将“德育为基、内涵为要”的育人理念内化为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在育人进程中彰显专业质量、突出专业特色、凝练专业本色,唱响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旋律,构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优化专业结构,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中明确要求,专业发展“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建好建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专业”。近年来,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高校作为区域经济人才供给的主渠道,需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来优化专业结构,使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需求相匹配,以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新时代新征程,高校要着眼国家、社会发展大局,以“服务需求、产出导向”为目标,完善专业规划的顶层设计,提升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培养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人才,形成政府、高校、市场、学生等多方利益主体联动,涵盖学科、教学、管理等多维度要素配合的高水平专业结构体系。

健全调整机制,激发革新内生动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开云线上平台(中国集团)官方网站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论述,其中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同时又是专业内涵发展的问题,即调整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建立专业开云线上平台(中国集团)官方网站调整机制,这对新时期专业的开云线上平台(中国集团)官方网站调整特别是机制的建立提出了新定位、新要求。新时代新征程,高校要以“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为原则,充分调动在专业调整中的主体地位,构建激发高校内生动力的专业调整内部运行机制,对社会需求、产业结构、学科交叉、重大领域做足研判,优化资源配置过程,科学调整制度体系,建立更加灵活的专业设置、停招、撤销的工作流程。要进一步完善专业调整的宏观调控机制,建立市场需求信息平台、专业布点信息发布平台,通过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等手段,引导高校专业合理配置,通过办学经费、招生计划等方式,引导高校专业调整方向。

高质量的专业内涵提升回应了我们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构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专业体系、深化专业领域综合改革,发挥专业发展规划的“指挥作用”,推进专业“四新”建设的“时代要求”,让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