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历史自觉主要是指历史主体对历史动向的觉察、觉悟和觉醒,对历史进步的确信、向往和追求,包括对历史规律的自觉认知、对历史使命的自觉意识、对历史进程的自觉把握和对历史经验的自觉总结。
第一,历史规律的自觉认知。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中,从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把握当代中国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历史方位和历史前景,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觉的根本。第二,历史使命的自觉意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第三,历史进程的自觉把握。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实践探索的重要创造性成果,使我们党正确地把握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历史阶段和历史进程。第四,历史经验的自觉总结。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先后形成过三个总结历史经验的重大决议,对党的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历史自信是历史主体对自身存在价值的充分肯定,对确信自身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具有深厚的理论与实践根源,它建立在历史自觉的基础上,展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信是指对自己在百年历史中探索、开创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性的充分肯定,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是指对自己在百年历史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充分肯定,对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中国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全在于运用。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回答了一系列重大课题,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的制度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肯定,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定信念。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以往没有解决得很好。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在不断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和地位的充分肯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竭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首先在于不忘本来。这个传统和根本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不断丰富发展、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也在于吸收外来。外来即是共存中的他者,即是世界中的对方。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还在于面向未来。
历史主动是指历史主体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和要求,积极有为推动历史进程发生深刻变化的奋斗意志和实践行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建立在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的基础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新的实践,以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社会发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共产党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战胜了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推动了历史的巨变。
【本文刊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作者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特聘教授】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