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习

专题学习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专题学习 >> 正文

党的领导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保证

发布日期:2022-05-13    作者: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建立近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为现代化道路开创了前提条件。一切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现代主权国家的建立,一个国家只有主权完整,才能走上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开启了为实现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历程。1945年,党的七大明确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中国现代化道路创造了根本前提。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始了初步探索。工业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早期理解,毛泽东提出要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对工业化内涵理解的逐渐深化,开始从单纯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转向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逐步确立“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并初步建立了独立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和发展了与国情相适应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邓小平明确指出“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并将中国式的现代化具体化为“小康之家”。此后,党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与战略安排。党的十二大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从物质文明拓展到精神文明;党的十三大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绘就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党的十六大提出“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并把建设“三个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和长远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目标,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在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基础上,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创造出来的。它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来源:大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