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鎏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我们党100年来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坚持胸怀天下”是其中之一。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的角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世界情怀。
胸怀天下是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赓续弘扬
“胸怀天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中之义,始终贯穿于中华文明各个阶段。这种天下情怀体现了东方整体主义文化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的本质区别,展现出中华文明的风度、气度、大度。中华民族一直致力于追求天地万物和谐共生、全体人类和平共处,留下了丰富的理想社会建构思想,其中“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理念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理念的传承弘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毛泽东提出“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大同理想;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关系准则;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赋予其时代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和平观的赓续发展。
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为使命担当。
坚持胸怀天下,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在对待地区冲突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和平对话而非对抗来解决分歧与冲突。在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维和部队承担监督停火、稳定局势、保护平民、安全护卫、支援保障、播撒希望等多样化任务和使命,在推进和平解决争端、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驻在国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胸怀天下,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在经济发展上,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不断回馈世界。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减贫目标,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积极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援助,多渠道多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助力国际减贫。
坚持胸怀天下,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公平正义,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反对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内政、反对以强凌弱,坚决反对殖民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胸怀天下的使命担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胸怀天下的生动实践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为解决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构建世界和平、重建全球信任合作,贡献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经过几年卓有成效的实践已成为全球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全球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明了方向。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大国担当、大国气魄、大国责任,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绿色路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与行动,正是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生动实践。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既是回望过去,也是远眺未来;既是自身发展经验,更是世界发展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大道之行”,是一条胸怀天下、协和万邦的和平之路,是一条以谋求全人类幸福为己任的发展之路,是一条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帮助的现代化之路。
(作者系西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来源: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