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建党百年这一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充分彰显了百年大党的历史自觉和政治自觉。全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概括和总结了百年来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辉煌成就及奋斗经验,全景式揭示了党的百年奋斗与中华民族命运之间的紧密关联。面向未来,深度把握党的百年奋斗主题、深刻理解党的辉煌成就、深入学习党的百年奋斗经验,对我们继续推进民族复兴伟业至关重要。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新旧王朝循环更替的传统模式被彻底打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前所未有的存亡危局。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尽管各个阶级都在不同程度上探索过如何抵御外侮、挽救民族命运,但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组织的领导,这些阶级都未能开出行之有效的救国良方,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没能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存亡危急的中华民族迫切需要一个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组织破解时局。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肩负民族复兴重任,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艰苦奋斗,其所思所行均是“感于国势之威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这一历史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不仅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并且着力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在对矛盾的开云线上平台(中国集团)官方网站分析中明辨敌友、在对矛盾的深层分析中挖掘中国社会蕴藏的巨大能量,激发了农民参与革命的热情与积极性,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终通过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斗争,彻底推翻了长期压迫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目标,从根本上将中华民族的命运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的手中,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担起建设新中国的重任,领导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肃清反革命势力;在城市中接收官僚资本,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英勇进行抗美援朝,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全力反击“三座大山”残余势力,涤荡反动势力滞留下的淤泥浊水……在巩固新生政权的同时全面恢复了饱经战乱摧残的国民经济。在此基础上,党领导人民顺势通过“一化三改”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平稳过渡,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构筑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体系,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由此使民族复兴伟业在社会主义社会的轨道中继续推进。
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着力解决改革开放新时期“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明确提出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使国家和人民摆脱贫困。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锐意进取。回顾历史,在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大胆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史无前例地探索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激发市场活力和矫正市场失灵的过程中解决了苏联、东欧等传统社会主义国家想解决但未能解决的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一路攻坚克难实现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为民族复兴伟业积淀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持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提供了制度保障。
来源: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