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习

专题学习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专题学习 >> 正文

中国民主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新贡献

发布日期:2021-12-22    作者:      点击: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国际社会共同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实现民主的道路不尽相同,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和合共生”“和而不同”,推崇“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鼓励不同制度模式、不同文明形态之间的交流互鉴。各国应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携手同行,共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民主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标志,反映人民美好向往与追求,昭示历史发展前途和方向。受世纪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冷战思维端倪再现,恐怖主义、难民危机、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有增无减。人类的前途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迫切,对团结合作的呼声更加强烈,对真正民主的追求更加坚定。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给各国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正经历重大挑战。这场世纪大疫情充分说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枪匹马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挑战中独善其身。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弘扬和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这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任何企图垄断民主定义权,将民主私有化、工具化、武器化,以推行民主之名行霸权之实,在国际社会煽动分裂和对抗的行为,都不得人心,必将以失败告终。只有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摈弃阵营性、对抗性思维,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增强相关制度、机制、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才能有效应对我们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迎来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明天。

  遗憾的是,在国际社会前所未有地需要团结与协作的当下,个别大国,其国内民主严重“赤字”、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族群社会严重撕裂、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扩散,本该致力于解决本国问题,致力于开展国际合作,但却反其道而行之。以所谓民主为议题,痴迷于旧有模式和冷战思维,别有用心地将世界划分为“民主”和“专制”两大阵营,向外转嫁矛盾。宣扬“来自专制者的外部压力”造成了“全球民主的倒退”,鼓吹所谓“民主复兴倡议”,号称要斥资数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支持媒体自由、力挺民主改革、捍卫公平选举”,等等。

  对此,世界人民不禁要问:当推特、脸书对立场和观点不符合其“政治正确”的发言、评论系统性删帖的时候,自由在哪里?当弗洛伊德在警察膝下无法呼吸、当大学学生公然发布视频鼓动射杀亚裔同学的时候,民主和人权在哪里?当没有亿万资金支持就不可能竞选总统、竞选资金越多的人就越有可能胜选的时候,公平在哪里?对于这样的国家,是时候放下他们的傲慢与偏见了。

   人类对民主的探索和实践永无止境。民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世界上的民主,都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由本国的社会制度决定的,随着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各国的民主根植于本国历史文化传统,成长于本国人民的实践探索和智慧创造,道路不尽相同,形态各有差异,呈现出多姿多彩、丰富多样的面貌。民主的实现形式不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判标准。将某些地域性、历史性的经验绝对化、一元化、“普世”化的思维和做法,是对民主实现方式多样性的无视和无知。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70多亿人口,实现民主的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承认民主实现形式的多样性,承认各国探索自身民主发展道路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是对政治规律的尊重,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尊重。用单一的标尺衡量各国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

  民主植根于一国的基本国情。各国国情的千差万别,决定了民主实现形式的丰富多彩。“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民主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才最可靠、最管用。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民主发展道路,必须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盲目信奉“普世”模式、照搬照抄他国做法,不仅难以建立和发展行之有效的民主政治,而且很容易引发各种问题和危机。古今中外,由于政治发展道路选择错误而导致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


来源: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