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习

专题学习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专题学习 >> 正文

问题导向:新时代基层理论武装的多维视角分析

发布日期:2021-10-26    作者:unity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强化问题导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需要侧重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基层理论武装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新时代基层理论武装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践总结经验,从多维视角洞察其总体要求、明晰其受众心理需求、辨明其实践方式、把握其主要原则、洞悉其难点痛点、筑牢其着力方向。

新时代基层理论武装总体要求

就制度要求而言,基层理论武装就是要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牢固树立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就时代要求而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层理论武装,就是要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本质要求来讲,基层理论武装就是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思想的深度、理论的厚度决定了党的建设的高度,这是中国共产党由大党走向强党的重要法宝;就任务要求来说,基层理论武装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推动党的各项事业稳步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政治保障;就建党目标来谈,基层理论武装就是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就学习要求来说,基层理论武装就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学懂是弄通和做实的前提,弄通是承接学懂和做实的关键,做实是学懂和弄通的目的;从方法要求的角度,基层理论武装就是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让“党声”转化为“乡音”,使学术更接地气;从斗争要求而论,基层理论武装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勇于斗争。

新时代基层理论武装受众需求

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基层群众是理论武装的主要受众,基层理论武装工作要深入研究受众需求,不同受众者基于自身的兴趣旨要和利益诉求,在接受理论武装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主要体现在:

基于对理论学习的高度自觉与强烈渴望。该受众群体有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有着对理论学习的政治自觉和理论素养提升的内在需求。他们时刻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希望能及时听到党的创新理论的系统化阐释,更多更深地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基于自身利益需求,需要进行系统性地理论武装。他们迫切希望及时掌握党中央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决策、新部署,以此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他们平时注重理论学习,但因理论学习的碎片化、理论认知的片面化,导致理论武装缺乏系统性和彻底性。因此,这部分群体希望学术专家学者到基层进行理论宣讲,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立体化的阐释,为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基于本职工作要求,需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该类群体主要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理论宣讲工作,这部分群体首先要精准、及时、全面地掌握党的创新理论,以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然后方能做好理论宣讲工作。正是基于自身的职责、岗位、工作任务需求,他们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有强烈的工作需求和心理需求。

基于理论兴趣或理论困惑,主动接受理论武装。该类群体主要以普通党员群众为主体,一方面,一部分人对党的政治、政策、政讯颇有兴趣,有着朴素的感情和一贯的追求,希望能听到党的声音;另一方面,一部分人有思想困惑和认识难点,希望能通过理论宣讲解答困惑、破解难题、澄清认识的误区。

新时代基层理论武装实践方式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和实践的指南,要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必须用理论武装群众。新时代基层理论武装要选择适合群众的实践方式,并以理论学习、理论教育、理论宣传为主体。

理论学习是理论武装最直接、最常见、最基础的实践方式。一般而言,理论学习包括个人自学、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习等实践形式。理论教育主要包括全党主题教育、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培训、党课或团课、高校思政课等载体和形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都是理论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基层理论武装的有效形式。

理论宣传作为基层理论武装的方式之一,主要包括理论宣讲、出版物宣传、网络宣传、理论文艺宣传等方式。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面对面的理论宣讲与出版物、网络、理论文艺等宣传方式相结合的过程。

除了上述三种实践方式外,从理论武装更广泛的意义而论,理论研究阐释工作、理论传播和理论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理论武装的基本范畴。其中理论研究阐释工作属于理论创新范畴,服务于理论学习、理论教育和理论宣传;理论传播、理论普及是理论学习以外的理论教育、理论宣传和理论阐释。

新时代基层理论武装主要原则

新时代基层理论武装的总体要求,决定了其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统一思想的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实效性置首的原则。

坚持统一思想的原则。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的复杂形势,我们必须筑牢“两个大局”的意识,在解放思想的同时,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理论对矛盾关系和主要问题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正确把握政治航向。新时代基层理论武装必须坚持统一思想的原则,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武装思想、统一认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主要对象,其工作重点在于解决人民群众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问题。纵观历史,我们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之所以能真正取得实效,在注重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去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的同时,始终坚持了人民为主体的价值导向和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心声紧密结合,把人民的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新时代基层理论武装需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既体现了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受众主体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符合阶层群众的思想状况;既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又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就要拓展宣传教育的受众面,扩大理论武装的覆盖面,发挥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坚持实效性置首原则。新时代基层理论武装的落脚点在于形成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思想上的政治认同和行动上的同频共振。所谓理论武装的实效性,是指进行理论宣传教育后所产生的认知成果和行为结果,包含内在效果和外在效果。理论武装的内在效果是指理论武装的要求能够顺利地转化为个体的理论素养、政治信仰和思想能力,是内化的过程;理论武装的外在效果是指能够把党对武装对象的要求变成教育对象的外在行为,是外化的过程。在基层开展理论武装工作,应当把实效性放在首位,必须提高其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组织开展理论武装工作。

新时代基层理论武装难点痛点

基层干部群众是理论武装中的重要对象。涉及全体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说不出、传不开等诸多问题,由此导致了基层理论武装工作存在诸多难点痛点,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理论武装对象的覆盖率和覆盖力参差不齐。基层理论武装工作对象面广量大,既有党员干部,也有普通党员,还有普通群众。受众对象的文化程度、理论水平、职业岗位差异较大,由此导致了在日常的理论武装过程中,理论教育不能做到同一标准、同一话语、同一路径,这就影响了理论武装的覆盖率。再者,基层理论武装工作队伍人员有限、水平参差不齐、保障措施不力,要做到从量上实现全覆盖,从质上体现良好的效果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理论武装主体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基础理论武装是否到位、是否有效,理论武装工作者是关键。他们是理论传播的主体,面对全国广大的基层理论武装工作任务和受众需求,能够切实肩负起理论传播主体的数量和质量相对有限。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个社区或一个街道只有一名理论宣讲成员,而且有的宣讲者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不甚准确,无论是理论武装的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基层理论武装的现实需求。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新时代基层理论武装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理论武装的体制机制安排缺乏常态化。从制度上看,基层理论武装工作尚待经常化、持续化、规范化;从基层党员干部理论学习途径看,“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作为党员干部经常性的思想理论教育载体,特别是全党的主题教育活动已经成为党员理论学习的重要渠道,但周期性特点决定了其不能成为党员教育的常规渠道。因此,一是要积极拓展基层理论武装的渠道和载体,二是要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理论武装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使其实现常态化和规范化。

新时代基层理论武装着力方向

新时代基层理论武装要以“需求”为基础、以“质量”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效果”为目标。瞄准理论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等“七进”方向,破解基层理论武装的症结所在。

以“需求”为基础,增强理论宣传针对性。党的创新理论满足大众的程度越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人心的程度也越高。基层理论武装工作要增强理论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需求”既包括宣传队伍主体需求,也包括宣传受众需求。从宣传队伍来看,要着力提升理论宣传工作者的宣讲水平,充分满足党员干部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不同程度的需求。从受众层面讲,需要因时制宜和因人而异,以“分众化”“分层化”实现“大众化”,以通俗化推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质量”为主线,力求理论宣传精准度。理论宣传建立在对理论的精准阐释和对中央决策部署的精准解读上。只有在精准的前提下,才能产生高质量的宣讲效果。理论宣传要始终以质量为主线,把好理论宣传的精准关。

以“创新”为动力,拓展理论宣传途径。载体是理论传播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大量事实证明,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所以,理论宣传在注重理论彻底性的同时,更要重视理论传播途径的建立、放大,增强影响力和话语权。

以“效果”为目标,提升理论宣传影响力。理论宣传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理论宣传不仅要注重覆盖面的扩大,还要重视影响力的提升。理论宣传的影响力主要指理论传播的效用。要千方百计提升宣传的覆盖力,盘活理论宣传的存量,做大理论宣传的增量,在全力推进理论宣传教育中彰显理论的伟力。

来源: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