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第二回中,九纹龙史进恰逢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他当场逞能,把一条棒舞得风车儿似的转,自夸棒法天下无敌。谁知王进仅用三招就把史进打翻在地。第一招,拖棒回走。史进执棒主动攻击,王进依地拖棒便走,寻“敌”破绽;第二招,转身回劈。等史进赶近前,王进回身抡棒,把棒望空地里劈将下来;第三招,掣棒直搠。待史进举棒架隔,王进马上变招,改劈为搠,一招制服史进。史进向他请教,他直言相告:可惜你学的都是花棒,只好看,上阵无用。后来,经过王进悉心指教,史进十八般武艺件件学得精熟,成为一条武艺高强的好汉。
文中寥寥数笔,将王进功夫之实、史进功夫之虚刻画得淋漓尽致。训法不力,即使习武多年,史进一身功夫也只有好看之名,上阵则百无一用;王进训法得当,注重实用,仅半年时间便令史进武艺突飞猛进。在真实的战场上,没有你来我往的切磋,只有你死我活的较量。训练若开虚花,打仗必尝苦果。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容不得半点虚假。历史上多少军队未战先败、不战而败,就在于平时训练热衷于搞花拳绣腿,一旦到了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只能饮恨受辱。可见,抓训练不可耍“花棒”,必须在实用实效实战上下功夫。
今天像打仗一样训练,明天才能像训练一样打仗。明代著名将领戚继光曾在《纪效新书》中写道:“设使平日所习所学的号令营艺,都是照临阵的一般,及至临阵,就以平日所习者用之,则于操一日,必有一日之效;一件熟,便得一件之利。”训练怎么样,战场最公平。训战一致,获胜的概率就大;训战脱节,失败的概率就大。王进批评史进武艺“上阵无用”,实有训战脱节之意。抓训练必须突出实战导向,与战场需要对接,平时向战时看齐,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坚持研究训练。史进并不了解王进打法,上来“径奔”便打。而王进观察史进练武半晌,同时根据他人介绍和与史进对话,对其脾气打法有所了解,所以才能一举制服。同理,面对新的使命任务,面对更加严峻的斗争形势、更加复杂的战场环境,我们更要把未来打什么仗、怎么打仗搞清楚。要认真研究训练大纲,从理论上廓清实战化训练发展机理;要认真研究对手,充分了解掌握战场环境变化,掌握敌情;要认真研究自己,对自身训练的优长短板清清楚楚,特别是对制约训练的症结要找准研透。
坚持摸索规律。遵循规律、掌握方法,事半功倍;违背规律、不得要领,事倍功半。王进教习史进“一一从头指教”,遵循的是训练从源头抓起、从基础练起的基本规律,而点拨史进“件件都有奥妙”,则是注重教习训练的方法。军事训练是一种特殊的军事实践活动,有其内在规律特点和标准要求。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抓训练就要区分任务特点、人员类别、共同科目与专业等,注重差异化训练,因人因情因地加强对训练的科学指导,教授官兵科学的训练方法。只有坚持一步一动、苦练实练,方可练出真本事、硬功夫。
坚持随机应变。王进出其不意“转身回劈”,变被动为主动,待史进“举棒架隔”,迅速变换招数“改劈为搠”,就是随机应变而一招制敌。“战争的脸一直在变。”抓训练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式,突破固有模式,紧跟战争之变,创新战法招法,练就与对手同等条件下“高敌一环、远敌一米、快敌一秒、胜敌一招”的实战本领,切实增强打仗底气和打赢胜算。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