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我们党第一次郑重提出建设农业强国,对于深刻认识新时代农业发展定位、完善农业政策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将产生重大影响。
农业强国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这主要体现为较高的农产品自给率。安全可靠的农业供给保障是农业强国的重要基础。二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这主要体现为较高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发展提供动力,自立自强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农业强国的重要标志。三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这主要体现为农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的绿色农业生产是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四是农业产业体系强,这主要体现为健全的农业产业链和高端的价值链布局。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完善产业链和优化价值链布局是农业强国的实质内容。五是农业经营主体活力强,这主要体现为科学合理的农业劳动力和农业经营主体结构。有效提升务农劳动力素质、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主力军作用,这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增加值、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提升并稳居世界前列。但是,中国农业“大而不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农业经营主体仍以小农户为主。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就是要通过构建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自给率,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农业产业体系,充分激发农业经营主体活力。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转变发展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首先,要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中,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和医疗资源下沉,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村自我发展机制,破除资本向农村流动的障碍。其次,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重要作用,积极稳妥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支撑,对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业为第二、三产业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有助于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积极作用。第二,农业发展以农民和农村作为运行主体和功能载体,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能力、农村社区功能和农民综合素质之间形成功能互补、相互加速的良性机制,是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重要抓手。第三,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的重要环节,对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不是局限于农业领域的权宜之计,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抓手和基本内容,与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分配制度、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过程,辩证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系统进程。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