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习

专题学习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专题学习 >> 正文

思政课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发布日期:2024-06-15    作者:      点击: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引导“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能否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能否使道理入耳、入脑、入心,关键看课程内容是否贴近生活,是否贴近实际。

  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让思政课在创新实践中“更冒热气”。讲好思政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为遵循,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生活实际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素材和鲜活案例,贴近生活实际就要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充分融合。深入挖掘生活实际中的思政元素,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把生活情境搬到课堂中,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场景“活”起来,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更好满足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需求和期待。聚焦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以生动的故事、翔实的数据、伟大的成就让思政课“燃”起来,引导青少年深入思考“中国之治”背后的制度密码,增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自觉,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广泛开展思政实践教学,让青少年到生产生活第一线、科技发展最前沿进行调研和学习,让思政课“动”起来。带领青少年在“面对面”“零距离”的学习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实践中找到理论依据、检验理论成果、加深规律认识,引导青少年全面了解当代中国,让思政课“火”起来。

  贴近青少年思想实际,让思政课在答疑解惑中“更接地气”。讲好思政课必须从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疑释惑,才能更好地解决青少年理想信念问题,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对新时代青少年群体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了解其思想实际和认识误区,把握青少年的实际需要,回应青少年的现实关切,切实将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建设思政“金课”的实际举措,使思政教育做到有的放矢。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改“机械填鸭式”为“启发互动式”、改“灌输说教式”为“对话交流式”,既不要皮相之见,落后于青少年获取知识的成长进度,也不能拔苗助长,超出青少年理解接受的能力范畴。创新授课的方式和方法,善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和话语体系,讲出真理的高度、信仰的温度,在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中增进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体悟。

  贴近青少年学习实际,让思政课在传道授业中“更聚人气”。讲好思政课,必须牢记思政课政治性的本质属性,把握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要求,理直气壮讲信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回应现实问题,引导青少年在思想交锋、问题剖析中认识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开放性的本质特性,感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和理论魅力。系统科学、一体推进思政课内容建设,使其具有亲和力、针对性和时代感,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引导青少年赓续民族精神,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针对青少年普遍关注的深层次和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原理的高度、学理的深度、道理的温度融会贯通,将抽象的理论和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将国内外宏观形势发展变化与青少年可感、可见、可知的具体事例贯通起来,将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与解决现实困难有效统一起来,给出有针对性、启发性和说服力的解释和引导,让青少年真正有所收获。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