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信念如磐,一脉相承。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唯有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方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不断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今天就来跟着小商的步伐,带领大家重温一下遵义会议。
![](/__local/A/98/D2/CC4D055AEFE95B92CF81D87050F_CB019E3D_11044.jpg?e=.jpg)
贵州遵义,红色圣地,转折之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全面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会议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到成熟。
遵义会议作为伟大征程上的伟大转折,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历史是一盏明灯,它照进现实,也照亮未来。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必须深刻学习理解遵义会议精神,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并付诸实践,以精神长河滋养心灵家园。
作者:李敏 编辑:李敏 编审:刘杰 王燕 郭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