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品牌专业群教学团队主体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成立于2006年,负责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学和学生就业指导等工作。同时,还引领、指导专业群(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07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2012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2012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2014年建筑类品牌专业群获得省级立项建设,同时获得700万建设资金。
一、团队带头人
团队带头人鲍怀富教授是省级特色业负责人,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者,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获得者,高级考评员。自1976年1月参加工作,从最基础的教学一线快速成长起来,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编写教材2部;参与企业技术合作开发2项;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百余次;企业工作年限累计5年;在研院级课题1项。具有很高学术水平、教学水平、组织管理能力,获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 。
二、团队人员组成
2014年山东省教育厅财政投资700万元,建设《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三个专业组成的建筑类省级品牌专业群。专业群建设的首要工作是专业团队组建,学院首先选出鲍怀富教授作为专业群教学团队带头人,聘请山东建筑大学教授孔军、副教授魏焕卫;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冯钢、副教授肖明和;聘请三庆集团高级工程师董泗勇、李明兴等6位高级技术职务人才为我们的“特聘导师”,参与本教学团队。
随着省级品牌专业群的建设,学院先后在三庆集团等28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同时聘请了林永健、于洪广等11位企业高管和专业技术人员做“企业导师”;先后在山东莱钢建设有限公司、山东水利集团等建筑企业引进技术工程师韩蕾、姜川、王红等5位优秀技术人才;先后从长安大学、重庆理工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引进了硕士研究生张珊珊、鲁绍宁、王玲玲、周娜4位优秀科研人才。
目前,省级品牌专业群教学团队共有专任、兼职教师38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17人,占总人数的45%;在读研究生3人;具备双师资格者26人,其中一级建造师4人,一级结构工程师1人,其他证件30人,占总人数的68%;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22人,占总人数的58%;讲师8人,工程师1人,中级以上29人,占总人数的76%;兼职教师共19人,全部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年龄在55岁以上的3人,40-55岁之间的18人,40岁以下的17人,形成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三、团队建设措施及成果
本教学团队通过师德建设、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教研教改工作、科技服务工作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成果丰富。
(一)通过入职培训——宣传——激励机制,加强师德教育,提高了教学团队的思想品德水准
学院重视团队的师德教育和管理,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培养首位,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青年教师入职伊始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将师德教育作为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团队培养重要内容。通过内涵提升讲坛聘请戴士弘、曾照香、王亚盛等名师名家入学院开展专题报告,用他们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制订教师参与调查研究、学习考察、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制度,增强师德教育实效。制订师德宣传制度。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师德宣传制度化、常态化,通过学校网站、广播、微信等宣传教师中的优秀典型。制订师德激励制度。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评奖评优的首要条件,如有违反师德制度的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制度。通过上述方式,大大提高教学团队的思想品德水平,三年来,6名青年教师获得校级“优秀教师”称号,4位教师并被评选为“最美凯文人”,2位教师被评为校级“师德标兵”。
(二)通过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提高了教学团队专兼结合的效果
团队建立企业联系人制度,在实习就业、技术研发与服务、课程开发等方面加强与企业合作,形成“联系紧密、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
按照规定,团队每一个成员每年必须2-3月在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每人必须至少和一个企业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教师紧密联系企业一览表),负责该企业的技术咨询、服务或参与技术开发。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结对子,专任教师传授给兼职教师教学方法和技巧,兼职教师传授给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这样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真正实现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
部分教师紧密联系企业一览表
截至到2015年8月份,团队成员与省内外20家企业建立了技术服务合作关系,提供各类技术服务共计30余次,受到企业好评,取得良好社会效果。1(专任教师)+1(实验员)负责制,团队成员能够熟练操作实训室内设备和软件,指导学生校内实训。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团队的实践能力。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结对子,专任教师传授给兼职教师教学方法和技巧,兼职教师传授给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这样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真正实现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
另外,并借助企业办学特色,充分利用三庆集团建筑工地等作为教师培训提高实践能力的实训基地。教学团队与三庆置业集团等企业建立“工地课堂”,实现“专业随着产业办,课堂跟着工地转”。“工地课堂”由校企合作建立,学生可在“工地课堂”完成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和部分课程学习,在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实行“双指导老师”制度,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将企业技术人员纳入学校的兼职教师队伍,企业内的工程师可直接向学生授课,校企共同控制教学与考核过程。通过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现紧密型实训基地向就业型实训基地转化,校外实训基地已增加到28处,并签订实训协议,保证了学生实训场所稳定、充足,并为教学团队成员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提供了便利。
(三)通过学习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定期教研活动、强化过程性教学管理等措施,提高了教育教学改革水平
针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常态,团队积极职教文件精神,2013-2015年期间,先后参加姜大源、戴士弘教授专题讲座,邀请淄博职业学院曾照香教授、山东职业学院祝瑞花教授、济南工程职业学院的申培轩教授、威海职业学院苗胜军教授、王亚盛教授等进行教改指导。三年来,先后派出21位教师参加暑期骨干教师培训,提高了团队成员的观念和意识,提高了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能力,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步伐。
坚持每学期的专业剖析、说课活动;每周四下午的教研活动,坚持新老教师结对帮扶,促进教师梯队形成;开展项目化课程改革、微课建设专项教学改革活动;坚持各类教师、学生竞赛;强化过程性日常教学管理,在常规教学监控工作中,实施“5查2巡3通报”的质量监控模式(“5查”包括:新学期开学前各项准备工作检查;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出勤抽查;考试出题和考试阅卷专项检查。“2巡”包括:由教学、学生、督导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抽查巡视,并记载巡视日志;期末考试考场巡视。“3通报”包括:每周学生出勤率通报;每周教学督导简报;每月教务处教学情况通报。” )以上措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水平。
建筑类品牌专业群毕业生就业率高,近三年平均就业率均在90%以上,双证书的获得率均在92%以上。毕业生覆盖了全国大、中、小建筑类企业,部分毕业生已荣升为企业中层干部、项目经理等。
本教学团队先后完成和在研省级教研项目4项,1项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叁等奖,1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贰等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评为2012年省级特色专业。2014年建筑类品牌专业群获准省级立项。
(四)通过广泛的国内外合作交流与培训、学历提高等手段,提高了教学团队的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
近年来,团队注重专业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派出骨干青年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并借助企业办学特色,三庆集团为教学团队提供实训指导,接纳学生认岗、跟岗、顶岗实训,并现场指导。2014-2015期间,共派出19人次青年教师参加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班和进入企业挂职锻炼,骨干教师培训率达100%(培训参与情况一览表)。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专职教师的技术水平,极大的促进建工学院教学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