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之窗

社团之窗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社团之窗 >> 正文

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一)“模拟法庭“竞赛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4-12-07    作者: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强化学用结合,促进知行合一。11月28日下午,“法律社”在党员活动室举办了以“法槌落下,正义启航”为主题的“模拟法庭”竞赛活动,来自校学生会、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十余个社团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庭审现场,切身感受了法庭的庄重和法律的威严。




     活动伊始,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勇在致辞中指出,“模拟法庭”绝非一场简单的竞演,而是一堂生动且深刻的法治教育课,更是司法理念在实践中的鲜活体现。他希望同学们能始终坚定信念,持续提升法律素养,将收获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活动以“司法情景剧”为抓手,三组选手分别扮演审判员、书记员、公诉方、辩护方、原告等关键角色,生动逼真地还原了三个典型司法案件的审判过程。




随着审判长手中法槌清脆落下,庭审正式拉开帷幕。第一组同学生动模拟了轰动全国的“复旦大学投毒案”的法庭审理过程。林森浩与黄洋本是同窗好友,却变为仇敌。庭审过程中,公诉方的发言义正词严,审判长以法律为准绳的公正裁决也让观众们不禁肃然起敬。


第二组成员模拟展示了一起因邻里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董明生和邻居梁敏日常因几只流浪猫喂养、管护等问题渐积怨怼结仇。庭审中,被告人的辩护方据理力争,公诉方也有理有据。双方的激烈辩论,将竞赛氛围推向高潮。


第三组同学模拟还原了《我不是药神》原型陆勇案的部分审理过程,仅一人、一瓶药,便开启了跨越生死与法律边界的惊险历程,被告人陆勇的真心陈述,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同时也引起大家对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


整个庭审过程严肃而紧张,法官秉持正义、目光如炬;检察官言辞铿锵、正气凛然;辩护律师思维敏捷、滔滔雄辩;当事人满含复杂情感,演绎悲欢离合。每位参与者全身心投入,从法庭调查环节的严谨细致、抽丝剥茧,到法庭辩论环节的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再到最终判决的公正宣读,完整而圆满地模拟了案件审理的全过程,将抽象的法律知识以贴近生活、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第二组的模拟审判与辩论得到评委老师的一致认可,摘得桂冠,第一组、第三组分获二、三等奖,候润泽、邢雨秋、艾晴、李宝华四名同学荣获优秀个人奖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本次模拟法庭活动,同学们在情境中探究和加深了对法律体系和司法程序的理解,提升了理论分析与实践创新能力,加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了思辨能力和担当意识。未来,“法律社”将继续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引领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为增强校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发挥积极作用。




供稿:法律社 周路平、赵育震、王潇

摄影:董晨昊、韩皓楠

后期:韩皓楠

审核:王潇 刘涛

终审:吴春梅  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