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常识

安全常识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安全常识   >> 正文

双十一防骗专题--别让网络购物迷了眼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1日来源: 作者:security

双十一防骗专题--别让网络购物迷了眼

双十一是购物促销的狂欢,是低价购物的绝佳时段。而此时,骗子也会趁虚而入,将你的Money洗劫而空。今天,带大家学习几类常见的网络购物诈骗,帮助大家擦亮双眼,千万不要被幸福冲昏了头脑,失去了理智。

案例一:低价购物

刘先生爱好收藏工艺品,有朋友介绍的、有主动添加他的,不知不觉微信里有了很多卖工艺品的好友,刘先生也会偶尔刷刷朋友圈,看看有没有心仪的物件。这天,他看到一位不什么时候加上的微信好友在朋友圈发了几件木雕作品,他一眼就看上了,便主动跟这位好友询价,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约定以2万多元的价格成交,但是刘先生要全额付款后对方才能发货。开始刘先生有点担心,但价格比较优惠,再加上对方一再保证自家店铺都是这样的,从来没出问题,而刘先生自己实在喜欢,便给对方汇了款。可自从付款后,这位卖家却并没有按照约定发货,而是以商品有质量问题等借口迟迟不给发货,后来干脆拉黑了刘先生消失不见了。

安全提醒:

双十一期间,不仅是大型电商,很多朋友圈的微商们也以此为由开展促销活动。而这类购物通常是买家通过转账或红包的方式支付全部货款或一定数额的定金,再由买家发货,没有平台监督,因而存在很大的风险,大家因尽量选择正规购物网站购买商品。

案例二:预售购物

市民林小姐眼见“双十一”快来了,早就关注起各家淘宝店的活动开云线上平台(中国集团)官方网站。当天,她的手机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11.11提前购、剁手价、包邮”等字眼映入眼帘。林小姐想都没想便点了短信里的链接。手机界面跳转后,卡在空白页就不动了。林小姐以为手机出了故障,就关机重启。手机开机后,接连几条银行短信轰炸,让她顿时傻了眼。就在她关机期间,银行卡里被转走3笔钱,共计3000元。原来,林小姐点击的是木马链接,病毒迅速侵入手机,盗获其绑定在购物平台的银行账户。

安全提醒:

双十一期间,你会发现自己收到的短信多了起来,大部分是以前购买过的商家发来的促销短信,比如老顾客低价预售内部链接,大额优惠券提前领等,面对这样的诱惑时,爱网购的你是否还能保持理智呢?我们应当注意,收到这样的信息时,可以向官方客服咨询真伪,不要轻易去点击这些链接,更不要在链接中输入任何个人信息!同时,请给手机装上杀毒软件,提供安全的上网环境。

案例三:免费购物

市民王女士无意中听朋友说起微信上有个购物平台,在该平台上买东西,付钱得到商品后,隔一段时间,这笔钱会分期全额返还。“这不就相当于免费嘛,天下怎么还有这么好的事情?”刚开始,王女士也是半信半疑,但朋友说自己亲身体验过,并了解到该平台返还购物款的时间会根据金额大小有所区别,花的钱越多返还的时间越长,当然“免费”买到的商品价值也越高。抱着试试看的好奇心,王女士花了50元钱在这个平台购买了一个吹风机。“反正也就50元,即便真的被骗,损失也不大。”王女士心想。令她意外的是,她不仅收到了吹风机,15天的时限一到,50元钱也果真返还了。王女士得知,如果介绍他人到这个平台消费,自己还能获得相应的“提成”。于是,王女士除自己大量购买商品,还向亲友介绍推荐。不少人也和王女士一样,刚开始半信半疑,但同样,在很快尝到“甜头”后信以为真。就在王女士等人投入购物的资金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些微信购物平台一夜之间突然关闭。不仅要买的商品没有寄过来,存进去一万块钱也不知道向谁去要。

安全提醒:

双十一来临之际,骗子们又开始打着回馈新老客户的幌子实施诈骗,本来低价购物已经令很多人竞相购买,而朋友圈一旦出现“免费领取”的字样更能获得大家的关注。这时候,你只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儿饼,不论是邮费还是各种手续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双十一”网络购物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购物网站,不要通过微信、QQ等方式直接转账。因为对方一旦拉黑你,个人权益将无法得到保障!

安全保卫处提醒广大师生:天上不会掉馅饼!陌生链接不扫描!陌生二维码不点击!让我们牢记套路!远离诈骗陷阱!